寫稿
投稿
12月14日,以“氫能廿年 燃動未來”為主題的2021氫能產業高峰論壇在上海舉行。業內人士預測,隨著全球化石燃料時代向綠色能源時代的轉變,預計2030年全球氫總量將達到2億噸;在2030年碳達峰的背景下,中國年氫需求預計將達到3715萬噸。從產業發展的角度來看,氫燃料電車、氫替煤等新能源相關產業可能迎來重要拐點。
氫能需求前景廣闊
中國工程院院士干勇在論壇上表示,在雙碳目標和化石燃料時代向綠色能源時代轉變的宏觀背景下,氫能利用將促進人類社會生產和生活方式的變化。它比電更容易儲存,可以通過管網運輸,降低綠色能源成本。預計到2030年,全球氫消耗量將達到2億噸左右。在中國煤電領域,氫替煤將是未來的長期焦點。到2050年,如果煤電比例降至20%以內,實現碳中和目標,預計氫替煤總需求將達到6000萬噸。
中國氫能聯盟專家委員會主任、上海智能新能源汽車科創功能平臺有限公司董事長余卓平在主題演講中表示,在2030年碳達峰的背景下,中國年氫需求預計將達到3715萬噸,預計在終端能源消費中占5%左右。其中,氫能將在重工業、中重運輸、建筑供熱等難以脫碳的行業中發揮關鍵作用。他預測,到2035年,中國氫等燃料電池商用車數量將達到120萬輛,對應全國近萬座加氫站。
上海市科協黨組書記、副主席馬興發表示,氫能憑借零碳循環的優勢,成為推動科技革命和產業改革,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重要手段。上海科協還繼續組織相關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類學會,積極開展氫能技術與產業研究討論。氫能雖然發展前景廣闊,但道路曲折,包括加氫站、技術與產品標準、規范等方面還需要繼續攻關。
氫能重卡是發展的重點
針對氫能相關產業的發展,與會者普遍認為,雖然實際終端需求尚未全面爆發,但我國氫燃料電車、氫替煤等新能源相關產業預計三四年前將迎來類似電動汽車產業的重要拐點。
干勇認為,可再生能源的波動性和隨機性提出了許多重大挑戰。從國家層面看,建立低成本、大規模綠色經濟的新體系是當務之急。氫能比電更容易儲存,可以通過管網運輸,降低綠色能源成本。此外,目前我國氫能產業發展的重點之一是氫能重型卡車領域,特別是重載柴油車的氫燃料電車應用是當務之急。由于柴油車氮氧化物排放量占排放總量的60%以上,氫燃料汽車在港口等場景已經成為最好的應用示范點之一。氫燃料電池重卡不僅是技術驅動,還解決了環保問題。
關于上海氫能相關產業的發展,上海經信委副主任劉平表示,近年來,上海以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為突破口,以核心技術研發公關為重點,基礎設施布局先進,燃料電池汽車推廣占全國的20%。目前,上海已聚集了大量優勢創新企業,燃料電池系統、膜電極、雙極板等關鍵部件取得進展,產業鏈日益完善,嘉定臨港等產業基地初步形成。
劉平表示,未來幾年,上海將充分發揮主導作用,與蘇州、南通、嘉興、鄂爾多斯等城市合作,打造產業規模最大、生態環境最好、整體競爭力最強的燃料電池汽車產業集群。
往期精選回顧: